自貢市沿灘區舉辦“知青歲月”與“特崗新農人”青春對話活動
4月25日,夏日的陽光灑在自貢市沿灘區富全鎮大羅村村辦公室,一場特殊的對話正在展開。20余位鬢發斑白的“老知青”與新時代“興村特崗”青年圍坐在一起,勾勒出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。這場跨越50年的對話,是兩代知識青年精神傳承的見證。
“當年我們就是住的這一排房子,在下面河邊洗衣服。”一位1969年下鄉的知青摩挲著老照片感慨道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城市青年響應“知識青年到農村去”的號召,扎根燎原大隊(現大羅村)。他們白天開墾土地,夜晚給村民掃盲,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與農民同吃同住,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。
00后特崗人員王義作為沿灘區首批“興村特崗”成員,將在兩年間為大羅村村民服務,為村集體經濟增收助力。沿灘區創新實施的“興村特崗”計劃,正是新時代對知青精神的傳承與升華。通過“專業適配+駐村實訓+項目考核”的培養機制,全區已選派12名畢業生到村任職。他們帶著新技能,在田間地頭續寫著新時代的“山鄉巨變”。
知青們自發制作了錦旗、紀念水杯和紀念章,還有知青代表陳良玉將自己撰寫的《知青歲月》一書,送給大羅村村委。當陳良玉為王義佩戴上紀念章時,激動之情讓她流下了淚水,也許是對往昔的追憶,也許是看到新一代為祖國建設而投入的熱情。
走在煥然一新的村道上,老知青們驚喜地發現,當年栽下的樹苗已亭亭如蓋。這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對話,折射出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縱深。從“知青下鄉”到“興村特崗”,變得是一代代青年的奮斗方式,不變的是知識報國的赤子情懷。沿灘區用機制創新將“人才活水”持續引向田野,讓“大學生的腳步”真正成為丈量鄉村振興的標尺。當青春的熱血持續澆灌這片土地,鄉村振興的故事必將綻放出新時代的絢麗篇章。(供稿方 自貢市沿灘區委宣傳部 王義)